亚盈体育官网_欧洲杯足球网- 手机版app下载@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亚盈体育官网_欧洲杯足球网- 手机版app下载@>各地信息
构建劳动教育校家社共育责任链条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校家社周刊再次聚焦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个老话题,但应该常说常新、常做常新。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对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劳动教育应当有新理解、新举措、新推进。劳动教育既要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又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既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更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机会;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期待校家社共同努力,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让每个孩子都真正成为未来有为的劳动者。——编者按

·让学生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全时空中感知劳动教育,实现个体性、集体性、社会性劳动教育的统一融合,是劳动教育协同推进的重要前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三大类劳动的十大任务群。要全面覆盖三大类劳动,应构建校家社全场域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

·当前,校家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的诸多挑战与困境。一方面各地各校劳动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供给严重匮乏,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师资质量、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

·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真正从政策化为行动,从理念变为现实,从空中楼阁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构建起校家社共育责任链条,凝聚“三位一体”共育合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实施,已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从整体看,劳动教育依然存在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践体系比较零散,系统性、综合性、贯通性不足,缺乏规律性总结等问题。此外,社会上普遍对学校劳动教育关注较多,对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研究不够,对各方如何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研究更为欠缺,亟须构建共育责任链条,才能发挥最佳育人效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整合贯通资源 打造全时空劳动教育资源矩阵

当前,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空间有限、资源供应匮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整合贯通校家社劳动教育资源,提升资源共享能力,形成全覆盖的劳动教育资源库,让学生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全时空中感知劳动教育,实现个体性、集体性、社会性劳动教育的统一融合,是劳动教育协同推进的重要前提。

一是开发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家庭是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最佳场域,是体验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是个体化、生活化劳动教育的纯天然资源地。厨房、客厅、卧室、院子(阳台)美化、收纳等都是可以重点开发的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并非简单的擦桌子、洗碗、扫地等家务劳动,而是应向个体揭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个体对生活的意义体验和价值建构,从而实现个体人格和精神的健全发展。例如,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厨房大学问,重劳动传孝心”主题劳动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体悟了劳动的价值和学问,还弘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与文化。

二是挖掘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很多中小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利用各类空间改造劳动场所,对校园可利用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空间、每一个场馆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或利用楼道、窗台、食堂等,建设劳动园地、劳动角、劳动实践教室等,努力为学生提供校园内的劳动实践场所,让学生不出校园即能开展劳动实践体验。比如湖南省长沙市实施的“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等模式,打造了立体校园、同心校园、开放校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学校劳动教育开拓了广阔空间。

三是拓展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不同,劳动教育对实践场地及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当前,许多地方在社会资源拓展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形成了非常好的经验和模式,例如江苏省常州市统筹全市各类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农业+”“工业+”“科技+”“生态+”“企业+”等具有鲜明社会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布点,采用“基地+学校”共建模式,形成生态农业体验类、地方文化传承类、智能制造实践类、未来职业探索类四大类劳动教育基地群。天津市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及城乡社区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并支持各区、各学校依托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合作基地,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劳动教育课,认定不少于60个中小学实践课堂资源单位。

强化内涵建设 构建全场域劳动教育课程集群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主要是回答“如何培养人”的方式方法问题,建构什么样的课程、覆盖哪些重要内容、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施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发展质量。据调查显示,虽然全国各地各校基本都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处于零碎开设、相互孤立的状态,缺乏校家社三方面的整体规划与科学设计,无法起到协同发展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及提升劳动能力等作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三大类劳动的十大任务群。要全面覆盖三大类劳动,应构建校家社全场域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课程群的建设基于整体、充分考虑劳动教育的所有类型构成部分,把同类劳动、发生在校家社不同场域的相关任务群编排到一起,组成课程群,按照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性原则,进行系统性、持续性、进阶性建构,以避免劳动教育课程的零散化、割裂化、分散化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可以说,这是劳动教育强化内涵提升、协同推进的重要路径,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建立横向统整式课程群。从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学校积极探索,开发了丰富、多元的统整式劳动教育课程群,为校家社科学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载体和有力依托。比如浙江省富阳区富春七小依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系统开发了农事劳作课程群、劳动创意课程群、美好生活课程群等。每类课程群下设置多门课程,例如美好生活课程群下主要设置生活整理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和垃圾分类课程等,每门课程下又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二是建立焦点式拓展课程群。这种方法是注重以某个学科课程为基础或核心,围绕此学科课程开发一定的劳动教育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例如,重庆市人民小学充分挖掘重庆及学校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从“劳动美”的一个视域出发,构建了“美物”课程群、“美者”课程群和“美景”课程群。“美物”课程群下设置了“山城红”“重庆产品代言人”等课程;“美者”课程群包括“寻访最美劳动者”“城市美容师”等课程;“美景”课程群则包括“山城小导游”“桥都的桥”等课程。这种从一个学科视域出发,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校情,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生态园、产业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劳动教育资源和空间,全方位打造的融生活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也形成了校家社贯通的课程群。

推进扩容提质 培育全链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校家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的诸多挑战与困境。一方面各地各校劳动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供给严重匮乏,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师资质量、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从解决当前问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推进校家社劳动教育的扩容提质增效,打造教师团队是关键。

一要重视家庭启蒙导师的基础作用。家庭和父母在劳动教育中无疑担负重要责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第十六条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要重视学校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对师资质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需要学校劳动教师自身具有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以及较高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与指导等能力。另外,学校专业教师还肩负着对家庭劳动教育进行指导的重要职责。一方面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学校可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劳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劳动课程开设的意义等,促进家长对劳动教育形成正确认知。另一方面要指导家长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学校要及时让家长了解学校本学年、本学期劳动课程规划方案、实施要点、任务清单等,指导家长将相关劳动内容作为家庭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家庭劳动教育与学校劳动课程建立强关联,使学生习得的劳动技能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学校可以建立劳动清单制度为主要途径,提高家长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增强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计划性和持续性。

三要发挥社会拓展教师的支持作用。建立发展共同体,凝聚社会劳动教师的群体力量,才能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培育出亚盈体育官网_欧洲杯足球网- 手机版app下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例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讲授“开学第一课”、班会课等,开展“致敬劳模交流会”“工匠课堂”“劳模家长上讲台”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固化凝练成果 完善全要素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做好劳动素养评价,是常态化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从家庭劳动教育的个体性、主体性,到学校劳动教育的集体性、发展性,再到人的社会性等成长维度,建立“学生劳动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后,许多地方和学校都基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四个核心素养,建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许多地方为凝练劳动教育成果,开发了可视化立体评价平台,整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评价机制。比如,江苏省常州市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了12万多册《未成年人新时代社会实践成长护照》,实现线下劳动活动留痕。再比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利用数字赋能,研发“一网一册一表一单”评价机制,架构了校家社劳动教育全要素“协评”的评价链。所谓“一网”,是指研发“乐实践”网络评价平台,将学生与家长自主评定、学校同伴与教师评定、社区与基地教师评定等各种评价,通过数字平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一册”指《家庭劳动成长手册》,实施学生日常劳动家庭评价。从学生家庭劳动参与情况、劳动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劳动收获等不同维度,设置“初阶—中阶—高阶”三级学生评价指标,彰显家庭基础。“一表”指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评估表》,实行学校整体推进评估。评估学校在劳动教育规划制定、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学生劳动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实效,纳入学年度办学绩效考核,凸显学校主导作用。“一单”指《镇街基地示范建设清单》,督促镇街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孵化社会支撑力量。

在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各地各校都在努力构建基于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集“数据采集、记录、存储、分析、评估、管理”于一体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和管理监测平台,以实现“评价要素和标准科学统一、参与主体和实施方式多元、小初高一体和家校社贯穿”的劳动教育评价,保障劳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社会认同度,激励和引导劳动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因此,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真正从政策化为行动,从理念变为现实,从空中楼阁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构建起校家社共育责任链条,凝聚“三位一体”共育合力,形成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资源矩阵、课程集群、教师团队、评价体系,注重挖掘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学生真正懂得并理解诚实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劳动精神的成长,让他们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让亚盈体育官网_欧洲杯足球网- 手机版app下载@的孩子通过劳动教育创造美好的明天,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数字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编号:BHA230158]的研究成果)

作者:王晓燕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28日第4版 版名:校家社周刊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